湄公河是東南亞最長的河流,那裡土壤肥沃,但隨著越來越多土地被轉用於農業和水產養殖,加上氣候危機的影響,所以棲息在那裡的野生動物都受到了生存威脅。其中,出現在三角洲安隆普林溼地(Anlung Pring)的赤頸鶴目前數量剩下不到200隻,已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不過,根據國外媒體Good News Network的報導,柬埔寨農民為了減少赤頸鶴的數量持續下降,竟然願意減少收益,只為了給牠們打造一個無需為覓食而擔憂的避風港。
▼ 赤頸鶴體長約有176公分,是世界上最高的飛鳥,牠們通常會在稻米收割前到達溼地,直到旱季結束。
為了鼓勵候鳥每年都能回到這片受保護的稻田,來自高查卡村(Koh Chamkar)的農民自願將土地租給自然生命組織(NatureLife),同時獲得了10年的預付租金,然後在稻田裡改為種植赤頸鶴喜愛的短梗米(short-grain rice)。在收成季節,農民只會收割一半的稻米,另一半則是留給赤頸鶴慢慢享用。
這種短梗米煮熟後並不柔軟,所以市場價格偏低。雖然這不是一個會賺錢的計畫,農民也因堅決不使用化肥和化學農藥而增加成本,加上稻米產量有限,但最主要是讓這些赤頸鶴吃飽飽呀!
希望之後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民會加入這項計劃,讓珍貴的赤頸鶴不會因為缺乏食物而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原文來自:Good News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