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孩因為疾病或平日保健如洗牙、絕育而必須進行手術時,毛爸媽聽到「麻醉」兩個字,心中難免浮現出種種麻醉意外的新聞,而認為麻醉是一件能避就避的可怕事情。事實上麻醉確實有風險存在,但在麻醉前完整的評估與檢查,可以令麻醉變成一件安全的事,相較於其他疾病的風險,麻醉有時候是不得不做的選擇,而怎麼把這個選擇做的更好,是獸醫師與毛爸媽需要一同了解的部分。
究竟什麼是麻醉?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到底什麼是麻醉。就字面上來說,「麻」是讓動物感覺不到疼痛感;「醉」則是讓動物失去意識。簡單的說,麻醉就是為了某些醫療目的(如外科手術),讓動物暫時失去知覺與意識的一項技術,而麻醉醫師就是實行這項技術的人。麻醉依照維持麻醉藥物的分類,又可分為大家常聽到的「氣體麻醉」與「液體麻醉」兩種。
Animal Wellness Magazine / Via http://animalwellnessmagazine.com/5-myths-anesthesia/
麻醉的過程
麻醉前檢查:這是非常重要卻常常被忽略的部分,麻醉前的檢查主要是要了解毛孩過去的疾病、目前的身理狀況以及未來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擬定一個最安全、風險最小,並且價格也可被接受的麻醉方式。
麻醉前的給藥:在麻醉前會給予毛孩一些鎮靜類的藥物,一方面是讓接下來的工作能順利進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麻醉藥物的用量。不論是液體麻醉還是氣體麻醉,這部分的藥物多是以針劑給予的。
麻醉的導入:這是讓動物進入麻醉的過程,會使藥效較快的藥物以利接下來的插管動作。插管是為了確保在麻醉狀態下呼吸道的暢通與麻醉氣體給予的必要動作。麻醉氣體通常有刺鼻的味道,動物清醒狀態下聞到可能會更緊張躁動,所以氣體麻醉在導入階段仍會使用部分的針劑藥物。
麻醉的維持:一般說「氣體麻醉」與「液體麻醉」的主要差別就是在麻醉維持的方式,兩種方式沒有絕對的優劣,在接下來的文章也會介紹它們的優缺點。
手術中的監控:動物進入麻醉後身體的狀態瞬息萬變,麻醉醫師必須藉由當下生理數值判斷是否需要緊急處理。例如突然的低血壓,則必須判明原因後給予強心或提高血壓的藥物。
麻醉後恢復:在麻醉結束到動物清醒的這段時間會因動物的品種與健康狀態而不同,這時候往往也是容易發生意外的時間,所以完整的麻醉過程會確定動物清醒,並且可以自行呼吸後才讓動物離開。
毛孩麻醉與人類不同的地方
常會有毛爸媽疑惑,為什麼一定要給毛孩全身麻醉呢?難道把腿上的腫瘤割掉不能像人類一樣只麻醉下半身嗎?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必須先了解到「毛孩知不知道我們在幹嘛」這件事,人類去看醫生即使心存恐懼,一定都會乖乖配合地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好奇心旺盛的毛孩可不是這麼回事,可能以為你只是想玩而興奮的扭來扭去,更何況毛孩根本不知道你要對他做什麼,這就是最主要的差別,也是為什麼動物幾乎都是使用全身麻醉,而局部麻醉通常都是輔助搭配的原因,為了手術的安全與穩定,必須使用全身麻醉。
雖然這些知識龐雜,但毛爸媽一定要有基礎的了解,這樣才可以對獸醫師提出自己的疑慮,獸醫師解答後毛爸媽放心、也促進醫病關係的良好互動。在接下來的文章我們會再討論「液體麻醉與氣體麻醉」以及大家最害怕的「麻醉風險」到底是什麼。